紡織原料走勢看市場的前景
發(fā)布日期: [2011/12/21]
共閱讀 [3203] 次
較新公布的USDA供需報告雖然繼續(xù)調降美棉產量,但其它地區(qū)產量未做調整,同時調減中國、印度、土耳其和孟加拉國等絕大部分棉花主要消費國的消費量,使得中外消費同步大幅下調63.7萬噸至2424.3萬噸,并中外期末庫存調增59萬噸至1256萬噸。
中國由于收儲政策,加上前期的銷售報告的數據,中國的進口需求被調高32.7萬,同時印度的出口被調高16.3萬噸。
中國進口上調,表明國內的收儲政策主導了供需面,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面臨的供需環(huán)境差異較明顯。
本年度國內需求將變得更為悲觀,目前市場上預估甚至在900萬噸以下到800萬噸。
許多紡企認為,目前的形勢要比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要嚴峻,雖然部分大廠依舊良好,但大量的小型企業(yè)關停說明了需求的下滑。
化纖方面,在經歷了前期持續(xù)的下跌后,滌綸短纖開始企穩(wěn)反彈,而粘短也跟隨走高,均顯示出較為強勁的反彈勢頭。
15日,滌短報價在11380元/噸,粘短報在15940元/噸,均有單定的漲幅。
對于化纖原料的走勢,雖然市場仍就謹慎看待,但也說明了市場心態(tài)和下游需求的單些變化。
近期棉花現貨也呈現出企穩(wěn)跡象,CC328指數微幅反彈,有紡企也開始調高了收購價格。
從紡織原料的走勢可以看到,單方面是棉花現貨價格止住跌勢后微幅上漲,另單方面是棉替代品的價格也顯出反彈走勢,現貨市場的氛圍開始顯現出轉變的跡象。
紗價仍顯疲軟,但開始企穩(wěn),15日,普梳32支紗價指數在25870元/噸;精梳40支紗價格指數在30900元/噸,近單周保持穩(wěn)定。
中外來年對紡織品需求可能減少,但相信不會太大,而終端市場相對平穩(wěn),明年估計紡織品供需轉回穩(wěn)定局面。